2020-08-18 09:35
编者按
大家好,文章开始前,先跟大家说件事。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错过“港股直通车”的精彩内容,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港股直通车”,然后再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您的持续关注!
源自:财经智识(ID:efI.Tel)
作者:夏春
各位朋友早上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香港股市近几年的表现和上周五收盘后的一个主要新闻:三家中国公司被纳入到恒生指数。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香港股市整体表现一般,在2018年1月24日创下32958点的高位后,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的趋势。2020年开年到8月14日上周五,恒生指数下跌了10.7%。
如果从去年8月14日到上周五,恒生指数在一年内的收益率-0.5%。过去三年的收益率是-7.6%。
即使在过去五年,恒生指数也只上涨了4.97%,不到5%,主要还是得益于2016年初到2018年初的涨幅,这五年平均下来每年涨幅连1%都不到。
恒生指数表现不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50个成分股主要由金融股、地产股组成,两者合计占指数比重高达60%,其中金融股的比重高达49%。金融和地产都属于就旧经济,在全球低增长的环境下很难有大的发展机会。
私人洽购请致电 1333-28-77772 联系大公馆画廊叶小姐,或点击长按图片访问内页索引
实际上,这几年恒生指数和金融指数、地产指数的走势高度相关。而且,2020年年至今,过去一年,过去三年,恒生金融指数和地产指数的表现都比恒生指数还要差。
比如今年开年到上周五,恒生指数下跌了10.7%,但金融指数就下跌了16.4%,地产指数下跌了18.2%。过去五年恒生指数涨了不到5%,虽然地产指数表现稍好,涨了5%,金融指数还是下跌了3%。
虽然恒生指数目前的市盈率只有10倍,在全球范围都属于低估值,但表现不佳就与指数构成过于偏重旧经济密切相关。所以,毫不奇怪,今年恒生指数大幅落后于板块结构更加均衡的MSCI中国指数和A股主要指数。
顺便说一句,恒生国企指数,虽然今年表现略好于恒生指数,但过去五年的表现也不理想。过去五年累积下跌了7%,还不如恒生指数涨了接近5%。
但是,新经济的表现与旧经济截然不同。虽然恒生指数50个成分股里面过去几年的科技公司只有2-3家。但是如果用最新出现的,被俗称为“港版”纳指的恒生科技指数去做回溯检验,就会发现科技指数今年至今上涨了49.3%,过去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涨幅分别是97%,42%和112%。
另外一个表现好的板块,就是Healthcare,国内通常翻译成医疗保健,香港翻译成健康护理。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开年到上周五上涨了29%,过去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涨幅分别是58%,69%和83%。
香港股市表现排在科技和医疗保健之后的板块,就是基本消费。开年至今上涨了14%,过去五年基本保持上涨趋势,累积涨幅39%。
有了这些背景,大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上周五收盘后,港股投资者都非常关心恒生指数的季度定期审议结果,有的公司股票被首次纳入恒生指数,而有的将被剔除。不仅恒生指数,其他一些指数比如恒生国企指数也会做出类似的调整。
通常,被新纳入的股票会获得跟踪指数的基金的买入,股价有机会进一步上涨,而被剔除的股票,通常会遭到资金的抛弃。不过反例也都比比皆是,投资者不能过度关注这种“指数效应”,还是要多关心公司的基本面,盈利持续增长才是决定长期表现的主要原因。
私人洽购请致电 1333-28-77772 联系大公馆画廊叶小姐,或点击长按图片访问内页索引
过去的指数季度定期审议也很多,大家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一次的调整,是因为今年5月,恒生指数公司宣布的咨询结果,上周五收盘后,将首次把同股不同权和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纳入选股范围。
也就是说,业绩表现很好的的科技、医疗保健和消费公司,将不再受到过去的制度限制,可以被首次纳入到恒生指数和其他指数。
根据公开的指数调整方法,市场普遍预期阿里巴巴和美团点评将被纳入,其他热门候选还有安踏体育、阿里健康、药明生物、华润啤酒等等。
市场普遍希望,阿里和美团加入后,有望带动恒生指数的估值水平。将来的季度调整将会有更多新经济公司取代旧经济公司,就会改变香港股市多年来被动的表现。
虽然阿里巴巴顺利被纳入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但出乎市场意料的是,但美团却未能晋身恒生指数,只被纳入恒生国企指数。
三家公司被纳入,除阿里之外,小米及药明生物成为幸运儿。为了维持恒生指数50个成分股数量不变,有三只股票被剔除,分别是香港地产公司信和置业,食品和饮料制造商中国旺旺和能源公司中国神华。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作为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还被纳入了恒生国企指数。市场之前并没有将小米看成热门候选,这样的结果自然有利于小米的股东。
由于新纳入的三家公司的市值远远高于被剔除的三家公司市值,这样的调整也对现有成分股在恒生指数的比重产生了影响。在9月7日调整生效后,除腾讯占比10%这一上限不变以外,其余成分股的占比均有所降低。例如友邦和汇丰的占比从10%分别下降到9.96%和8.14%。
按占比排名,接下来是建设银行和中国平安,阿里巴巴将占比5%,排在第6位,超过港交所,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而小米占比2.59%,排在第10位。药明生物将占比1.75%。
私人洽购请致电 1333-28-77772 联系大公馆画廊叶小姐,或点击长按图片访问内页索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占比5%,并非完全由市值决定,而是由于恒生指数公司对于同股不同权和第二上市公司纳入指数,设置了5%的权重上限。当然,将来可能取消这样的上限。新调整之后,金融业成份股占恒生指数比重由现时约49%,减少至45%。
根据现时追踪恒生指数的交易所买卖产品资金规模约1560亿港币,也就是约200亿美元来推算,预期将分别有约78亿、40亿及27亿元流入阿里、小米及药明生物,总计145亿港币。
虽然调整9月7日才正式生效,但资产管理公司通常会在这之前就进行缓慢调整,以降低在同一时间买入卖出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市场希望,随着今次同股不同权和第二上市等股票纳入,希望能吸引到更多资产管理公司发行新的追踪恒生指数的产品。
前面提到的指数效应,其实有很多反例。实际上,在上周五,被视为热门的阿里和药明生物收盘随大盘而下跌,而意料之外的小米小幅上涨。不过,被投资者视为热门的的美团,在周五却逆市上涨了近4%。
实际上美团在全球科技股上涨,以及可能被纳入恒生指数等积极因素带动下,5月中以来股价已上涨超过80%。参考过往季度指数调整情况,市场充满预期却最终不被纳入的股票,在结果公布后股价难免大幅波动,将在短期内面临回调压力。
市场推测美团大热倒灶或许与其业绩只是刚转亏为盈有关,因为财务表现与市值及成交量均是挑选成份股的考量指标。
美团虽然没有被纳入恒生指数,不过在恒生国企指数将和阿里巴巴一样,享有5%的比重。小米则享有3.73%的比重,他们三个取代了原属于恒生国企指数的国药控股,比亚迪和中信证券。
随着越来越多大型中概股加速来港上市,他们的市值和交易量均有望达到纳入指数的标准。在5月恒生指数公司决定纳入同股不同权及第二上市公司后,市场一直讨论是否需要进一步增加恒生指数成分股数量,纳入更多新经济企业,以便更能反映整体港股市场表现。
值得大家留意的是,恒生指数公司即将就恒指成份股作全方位检讨,包括增加成份股数量。恒生指数有望最快今年11月季度审议时,迎来多于50只蓝筹成分股的新局面。
最后,我们想指出支撑港股未来表现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港股通南下资金累计的净买入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港元,超过2019年和2017年全年水平。从南下资金的流向来看,如果以流入规模占公司市值比例的变化幅度看,南下资金主要流入医疗保健、信息科技和消费等新经济板块,这与年初以来新经济板块持续领跑整体港股市场的表现特征一致。
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逐步修复、港股估值偏低、A-H股溢价仍处于高位、以及更多科技公司赴港股上市的背景下,南下资金仍将持续流入,希望恒生指数可以与时俱进,跟上全球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
作者:夏春
来源:财经智识(ID:efI.Tel)
版权声明:「港股直通车」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DGGKF2微信联系删除。
在线购买请点击本页左下方“阅读原文”,私人洽购请致电1333-28-77772 联系大公馆画廊叶小姐
从实战角度捕捉港股市场脉博,以投行视野挖掘港股潜在价值。精选最新机构研报,内资投资港股指南。立足中环,放眼大中华。观点慎独、富前瞻性。港股资讯,一早掌握。
扫描下方二维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