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搜索
首页
股票
期货
基金
外汇
行情中心
7x24快讯
深沪
港股
美股
公司动态
7x24快讯
搜索
互港财经
深沪
港股
美股
公司动态
7x24
登录
/
注册
收藏
评论(0)
阅读量(130)
顶(
0
)
踩(
0
)
分享
微信
微博
人人
QQ
LinkedIn
华为不造车,要霸占“大脑”
2022-07-14 09:50
今年二季度,是中国车企特殊的时期,熬过最难过疫情最严重的一个月后,车企股价集体大涨。其中,与华为合作造车的车企,股价齐齐翻倍。
过去两个月,
小康股份
股价最高涨了快2倍,
长安汽车
股价最高涨了超2倍,
北汽蓝谷
股价最高涨了近1倍。不上市的华为,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价带货一哥,投资者都愿意看到自己买的公司和华为搭上关系。
在7月4日,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汽车品牌AITO发布了第二款量产车——问界M7。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1.98万~37.98万元。据悉,新车定位中大型SUV,采用2+2+2的6座布局,动力方面则配备增程序动力系统,其主要竞争对手为理想ONE(34.98万元)。
一
余承东又开始“余大嘴”了?
为什么近期余承东那么狂?
先说一年干翻特斯拉,第二年远远超越特斯拉?再说赛力斯在百万车内最好坐?又挑战理想one?
在今年4月份余承东表示,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还称华为汽车也能复制手机的成功,帮助与华为合作的车厂做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余承东在说出这番话之后,被不少网友抨击,调侃称“余大嘴吹牛不打草稿”。
但
小康股份
半年的销量就已告诉市场,华为在造车领域一样能玩的溜。爆量增长的销量,也让质疑余承东的人闭上了嘴。
来看看
小康股份
的销售数据:
7月1日,
小康股份
披露今年6月份,赛力斯汽车销量为7658辆,同比增长524.12%;今年前6个月,赛力斯汽车销量约21581辆,同比增长884.98%。其中,根据赛力斯官微披露的数据,问界M5在今年6月销量为7021辆,新增大定10685辆,
创造了87天交付过万的最快纪录。
截至6月30日,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产销47714辆和45622辆,同比增幅达到255.12%和204.51%。其中,赛力斯汽车取得了持续提升,今年累计产销分别为22629辆和21581辆,同比增幅达到1302.91%和884.98%。
从以上数据可见,华为在造车界影响力的确越来越大。不过华为真的甘心不造极车?深谋远虑的华为始终留一手。
2020年10月2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2018】139号华为EMT决议: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
I.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但声明末尾显示:“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按照文件签署日期来说,这份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还有一年多就到期了。
有不少人认为华为将在这份承诺协议过期后,进军造车行列。但目前看来,如果合作方的车销售不错,相信华为将一直维持这打法。
二
华为走最少人的路,坐稳第三方空间
在每家车企都在埋头造整车时,华为在钻研智能化差异。
余承东曾表示,汽车行业在他看来,是个要服务没服务,要产品没产品,要技术没技术,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没有哪一项东西行。
外加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大趋势,所以余承东判断,一定要进场。当然,主要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足够有钱,有足够多的资本入局。余承东希望通过用自己的技术,碾压行业。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家买车看的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这种长期形成的观念已根深底部。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买车只看这三大件显然已经落后了。
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以及高油价,让插混、增程以及纯电动等多种新能源车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汽车机械结构的转变和升级,让三大件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
当一辆新能源车摆你面前的时候,你很难再用十年前燃油车的标准来衡量它。
在访谈中余承东表示,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时代,传统的汽车三大件如今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已不再是核心要素。
目前电池、电机、电控、电源管理等智能化层面才是汽车的核心竞争点和差异化的核心。
余承东还表示,毫米波雷达、智能座舱、人机交互、鸿蒙生态,这是我们(华为)最擅长的,智能化是差异化的核心,所以这时候就是行业发生改变了。
所以,为各车企合作智能生态系统,是目前华为的大方向,但未来会不会下场造车这不好说。主要原因还是造车成本太高,风险也高,对C端的生意肯定没B端的生意稳定。
目前华为造车的战略,就是占领智能化系统,这个第三方空间。
目前已有
小康股份
、北汽、
比亚迪
、长安、广汽、哪咤、上汽、吉利、奔驰、宝马、大众、一汽、东风等车企都在与华为合作。
走智能化战略道路的华为,与第一批造车新势力有很大不同,规避开风险最高的直接下场,选择侧面进场。
三
华为为什么不下场造车?
第一批进场的新势力,“蔚小理”烧了那么多钱,到现在还在亏损,要靠资本持续输血,即使站在第一梯队,但何时能扭亏为盈,大家都没有准确的时间点。
所以华为不差钱,不缺人才,不缺代工伙伴。
为什么不亲自下场造车?
可能是看到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的不断亏钱,正因下场直接造车的风险较高,不成功不但钱亏了,名声还丢了。
想要烧钱想融资,相信对华为来说是极其容易的。
但华为选择了智能化道路,相当于在B、C两端之中的核心人物,至少在资金层面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投入也相对于的低,但覆盖面更广。
华为造车的模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单纯供货商,将鸿蒙系统、电机、HUD等外卖,另一种是深度参与,既扮演供应商,又扮演设计方,譬如和小康合作的新品牌AITO。
从第一种角度上看,作为供应商,能有额外的业务营收,风险肯定不大。从第二种模式上看,即使最后汽车没做好,销量不理想,华为想全身而退也不成问题,对整车自己造来说,风险低了很多。
那么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点是电池、智能驾驶、生产制造的产线。
而华为这三样全都有,例如现在已面世的阿维塔11,电池是
宁德时代
、智能化部分是华为、生产制造的是长安,这样的品牌和能力背书,已远超造车新势力。
从销量上来看,华为合作的几款车型销量都算不错,尤其是问世M5,市场对华为造车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随着华为的做车动作陆续落地,以及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策略调整,车企开始意识到华为的不一样,是华为的独特优势。
传统燃油车或是新能源汽车有一个硬伤,那就是车机系统不够流畅,用久了会卡。
有不少人对于问世M5十分意外。问世M5的车机系统很流畅,比市场上大部分新势力车企的车机都好用,相当于是把手机上的鸿蒙系统安装到了汽车上。
目前来看,华为一直对外宣称自己不造车,只是帮助合作伙伴造车。但随着市场及用户对华为造车智能化系统的认可,也让部分车企产生了危机感。
小米和百度一直都采取亲自下场造整车的方式进入到行业里来,但华为与小米和百度的不同就在软件智能化上下最大的功夫。
传统车企或是新能源车企不会太过担心小米和百度的造整车,但华为这种第三方空间的竞争,恐怕未来会出现华为独占智能化市场的画面,恐怕华为嘴上的不造车,是有更大的野心。
虽然不少人给余承东取外号叫做“余大嘴”, 表示这个人给人的风格就是喜欢吹牛,但我们不要忘记“余大嘴”的背后是华为,中国其中一间最伟大和成功的企业。而华为的整体实力的确是支撑了“余大嘴”过去吹过的牛基本上都实现了,很多情况下还要超额完成。
四
结语
帮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是华为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就明确的愿景。
在汽车与智能技术的加深融合大趋势下,华为的身后研发功底和技术优势,势必将加速智能化汽车产业的升级。
用自己最强的智能化方面,来打破车圈的固有壁垒,打破车机上的不流畅,重新定义汽车智能化的新体验。
华为将在汽车智能化上打造第三方竞争空间,与传统车企拉开科技上的距离。如今M5问世的销量仅是第一步,看看余承东吹下的牛,如何实现。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
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能源集体大跌的原因
赣锋锂业
:暴雷谈不上,但总犯老毛病
德银天下(2418.HK):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凸显,迎车联网发展机遇
上一篇:
英國人瘋了 李嘉誠贏了
下一篇:
阿里股价重回200天线上,意义重大?
评论列表
评论
提交
丫丫港股圈
关注丫丫,这将是一笔最好的投资!
文章数量
2915
阅读量
1844033
最新文章
1
中国资产兔飞猛进
2
特斯拉四季报,已迎来最强劲的需求?
3
过年期间消费数据,恢复的如何?
4
36年涨500倍 : 靠打信用分打出的垄断地位
5
A股开门红?
6
新年第一天,港股大回调的原因?
关注 +
24h 排行
雪上加霜
丫丫港股圈
2021年12月31日
留意流动性
丫丫港股圈
2020年09月18日
刚走又来
丫丫港股圈
2021年12月09日
全面暴涨了
丫丫港股圈
2021年01月14日
被带崩了
丫丫港股圈
2021年12月16日
美股不稳
丫丫港股圈
2022年01月12日
迅速修复
丫丫港股圈
2022年03月22日
開門紅不了
港股直通车
2022年01月05日
波动略大
丫丫港股圈
04月20日
情况好转
丫丫港股圈
04月20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下方二维码
评论列表